“今年又是丰收年,每户保底收入25万元不成问题!”初冬虽至,秋收正忙。在天津宝坻区王卜庄镇前张司马村,望着一望无垠的稻浪,村支部书记马建民笑开了怀。
宝坻区地势北高南低,前张司马村位于东部的“高上地区”,2016年以前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产量和市场价格不高,农民收入始终上不去。
“我们村东头有块600多亩的盐碱地,三面环水,除了芦苇啥也不长,给谁都发愁,所以落下个‘小愁’的地名。”马建民说。曾经有村民尝试种高粱,但收秋的时候还得划船去采穗,也就不干了。后来,村里就把这块地收了回来。
村民收入低,干部心里急。眼看着地处“大洼”的黄庄、八门城等乡镇靠种植高产、稳产的水稻富了起来,前张司马村支部一班人也萌生了改种水稻的想法。但旱地种水稻能不能成功,谁也没有把握。
开始支部决定由干部带头试种,可村民王凤明说啥要抢这个“头功”,而且指明了要“小愁”那块地。王凤明的理由是反正他已经够困难了,不如“背水一战”。既然“小愁”没人种,村支部干脆让他无偿承包一年,成功了再转为有偿承包。
600多亩荒地要种上水稻,靠王凤明家里一台12马力的柴油机抽水是不可能的。眼看就要插秧了,节令农时不等人,王凤明试着拨通了天津宝坻区供电公司王卜庄供电所的电话。
“我记得当天供电所就派人到了现场,然后找到村支部商量架线供电的事。”马建民说,考虑到王凤明的实际困难,最终村里以支部和供电所共同出义工的形式,帮助他架设了一条500米的低压供电线路。
在村支部和供电所的帮助下,王凤明首次种稻取得了成功,当年亩产超过800斤,一举脱贫。后来,他不但扩大了种植规模,还搞起了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水稻育种。
王凤明的成功给前张司马村群众带来了极大信心。近年来,宝坻区供电公司农网改造提升工程和“1001工程”全面实施,也为农民创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用电保障。2018年,村支部和全体村民下定决心,全面“麦改稻”。
“目前,我们村‘麦改稻’土地面积已经达到1900亩,占总耕地亩数的70%以上。”马建民说,“今年年景不错,电敞开用,水补得足,亩产达到1600斤,远超小麦产量。水稻市场价格每斤比小麦多出0.3元左右,群众增产增收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国网天津宝坻公司员工在田埂间巡视线路,为稻田用水提供供电保障。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