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益农社 切换
登录
  • 服务商申请
  • 益农社申请
  • 旗舰店申请
| 免费注册 |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大数据
  • 天津市
    • 综合数据
    • 公益便民
  • 市辖区
    • 蓟州区
    • 宝坻区
    • 武清区
    • 宁河区
    • 静海区
    • 滨海新区
    • 东丽区
    • 津南区
    • 西青区
    • 北辰区
| 大数据平台 | 管理平台 | 手机客户端下载
  • 首页
  • 综合信息
    资讯信息 通知公告 全国联播 村站资讯
  • 公益服务
    天津网上办事大厅 12316服务 法律快车 天津气象
  • 便民服务
    手机充值 生活缴费 快递查询 违章查询 医院挂号 飞机票 火车票 酒店预订 土地流转 供求信息 金融服务 招聘服务
  • 电子商务
    旗舰店 农产品商城 农资商城 区域电商 生活商城 出村优品
  • 培训服务
    益农社培训 农业技术 天津农业科技 手机应用服务 农业远程教育
  • 乡村旅游
    精品线路 农庄园区 乐在农家 精品民宿 津门百科
  • 专题专栏
    龙头企业 农业部定点市场 市场行情 津农精品 农资店铺 农机购置补贴 国际茶日 溯源产品 物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 新闻资讯 >> 资讯信息 >> 详情

当好粮食“保管员”

发布时间:2019-10-09 总浏览量:1579     来源:经济日报

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过粮食供给短缺无米为炊之痛,屡逢粮食产量的周期性波动、粮食价格的涨涨跌跌,还不时受到世界粮食危机的冲击,但是都能化险为夷,保持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这是由于我国建立起数量充足、质量良好、调度有序、覆盖全国的粮食储备体系,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才能从容应对自然灾害,抵挡国际粮食危机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军说。

据了解,我国粮食仓容总量达到6.7亿吨,无论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个中央储备粮库和政策性粮库,还是地方储备粮库,粮食数量充足,质量良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短缺状态,粮食底子薄,没有周转回旋余地,稍有灾害就有断粮之虞。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流通体制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购统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粮食生产不断取得丰收,从供给短缺转为基本自给,丰年略有盈余,为粮食储备制度建立创造了条件。1990年,我国抓住粮食丰收的机遇,建设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实行国家集中有效管理,以丰补歉,调剂余缺,正式建立了新时期中国粮食储备新制度和新体系。

国家在建立中央储备粮食体系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地方粮食储备建设。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粮食主销区,不断深化与粮食主产区的合作,甚至在产区建设粮库,增强地方粮食储备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中央、省、县(市)三级储备体系,建立起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的粮食储备制度和体系。

储粮千日,用粮一时。储备粮的政策目标就是赈灾、稳市、恤农。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建立以来,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协调行动,经受住了1991年淮河全流域大水灾、1993年至1994年通货膨胀、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世界粮食危机等自然灾害、粮食危机的冲击,一次次化险为夷,保持了粮价的总体稳定,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储备粮投放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2007年上半年到2008年下半年,世界粮食危机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粮价上涨的压力向国内传导。中储粮迅速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粮,确保了国内粮食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我国成为世界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

当前,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交易已经成为引领市场行情走向的“风向标”,成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有效载体。目前,2014年成立的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与29个省级交易分中心联网交易,定期开展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在全国基本形成了统一、竞争、有序流通的粮食竞价交易平台,力求实现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较为有效地引导粮食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粮食库存数量是一个国家粮食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涂圣伟说,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粮食产需处于紧平衡的人口大国来说,必须要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建设,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要坚持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近年来,我国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相继取消了大豆、油菜籽、玉米临储政策,调低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为市场化收储留出了市场空间,形成了多元市场主体收储的新格局。国家在发挥国有储备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鼓励和支持企业存粮,发挥好周转储备的市场调节作用。

不断完善粮食储备法律法规,加快提升依法管粮管储水平,依靠法治手段确保储粮安全。如今,中央储备粮有明确的储备管理相应法律,但是,数量庞大的政策性粮食却缺乏专门的法律保障,有必要通过法律法规建设,使得粮食的收储以及日常仓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全面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建好用好储备设施,调整优化设施布局;加强信息化建设,持续推动仓储智能化;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实施科技兴粮。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热点新闻

  • 市农业农村委召开农机试验鉴定工作专项整治推动会
  • 市农业中心启动天津市全域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普查工作
  • 津农优供 “五进”惠民
  • 市农业中心举办肉牛品种改良技术专题培训班
  • 新手指南
    免费注册
    客服中心
  • 商户合作
    旗舰店申请
    广告合作
  • 用户帮助
    服务协议
    退款承诺
  •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 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河南新农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豫ICP备14004304号
当当网 | 苏宁 | 梦芭莎 | 红孩子 | 亚马逊 | 财付通 | 快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