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动向总能折射出区域发展的底气与潜力。
今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以5.5%的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快出2.7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10——这组数据背后是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成效,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生动例证,更折射出这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稳健步伐。
项目攻坚:“蓝图”加速变“实景”
火热的7月,海河两岸项目建设热潮涌动,津沽大地投资“引擎”持续轰鸣。从塔吊林立的工地到机器轰鸣的车间,从灯火通明的实验室到人潮涌动的商圈,一个个大项目加速推进——正是建设“黄金期”的奋斗图景。
今年上半年,天津投资的稳健增长,来自续建项目的“满血续航”,也得益于新建项目的“接力快跑”。锚定“双过半”“半年红”目标,我市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在项目推动上持续升级加力,全链条激活投资动能。
市级专班聚焦18个标志性产业项目和28个百亿级项目强化专题服务。2月底前,全市667个总投资1.36万亿元的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渤化新材料产业园、诺和诺德制药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26个总投资2328.61亿元的新建项目陆续开工,飞毛腿绿色储能智能制造项目、西南楼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等加快建设。这些项目以“看得见的进度”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与发展预期。
项目建设能“跑起来”,离不开资金“活水”的滋养。我市抢抓“两重”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机遇,今年以来,已累计争取政策资金514.09亿元。
在资金使用中,“精准高效”贯穿全程——增发国债项目实现“应支尽支”,“两重”资金支付率达71.4%;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因实施方案优秀获国家发改委肯定,其精细化管控经验成为全国示范。这种“争取—使用—示范”的良性循环,让每一分资金都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投资实效,实现“硬投资”与“软建设”的双提升。
服务优化为项目建设“清障护航”。市领导带队走访武清、北辰等重点区及中海油、得川能源等企业,市发展改革委“点对点”服务电网改造、医院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协调解决海河柳林“设计之都”、国金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难点,以问题解决推动建设提速。
与此同时,我市聚焦人工智能、城市更新等十大领域,通过“大比武打擂台”和百亿级项目谋划“揭榜挂帅”等机制,新增谋划储备项目2897个、总投资9534.19亿元。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谋划未来”,服务效能的提升让投资动能持续充盈。
结构优化:好中提质双向蓄“新力”
5.5%的投资增速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投资结构的“含金量”。天津将投资方向与城市定位深度绑定,在工业、基建、新动能、民生等领域协同发力,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工业投资以“链”聚力,挺起发展脊梁——
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我市511个工业项目加速推进,带动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4%,快于去年同期4.2个百分点。在南港工业区,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拔节生长,实华原油储备基地扩能改造项目、南港乙烯外购轻烃原料配套项目压茬推进;在静海区,爱玛总部大楼及研发中心项目即将竣工,为电动自行车产业链再添“强节点”。从传统石化产业升级到新能源领域布局,工业投资的“稳中有进”,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硬核支撑。
基础设施投资“进中向好”,持续完善城市功能——
在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的双重带动下,津潍高铁、大同—怀来—天津南特高压等跨区域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地铁4号线北段顺利开通运营,京津冀同城商务区、柳林街区等城市更新项目提速建设。上半年,我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4%,已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城市承载能力的提升,正为长远发展铺就“快车道”。
新动能投资以“新”破局,激活创新基因——
经纬恒润研发中心二期项目开工,不仅是其在环渤海地区构建智能网联全产业链的核心布局,更成为我市车联网产业强链补链的关键一环;
光环新网云计算基地的服务器机房持续扩容,彰显数字经济的投资活力。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7.2%、14.3%。高“含新量”“含智量”的投资,正为天津培育未来增长极。
民生投资以“民”为本,夯实幸福根基——
投资的价值不仅在于“利当下”的实效,更在于“惠长远”的温度。第三中心医院(东丽院区)新址扩建项目将新增千张床位,为区域医疗资源扩容按下“加速键”;五大道公园二期项目成为市民休憩的新选择,让生态福祉触手可及。上半年,我市社会领域投资增长26.4%。从教育资源优化、医疗条件改善到生态环境提升,“暖民心”项目让发展成果更可感可及。
多方协同:
拧成“一股绳”合力促增长
投资的稳健增长,从来不是“单点发力”,而是“多方协同”的结果。天津通过机制创新,把各区、各部门、各企业的分散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比学赶超、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这是投资保持韧性的深层密码。
各区竞相发力,托举投资大盘。上半年,全市16个区中15个实现投资正增长,12个区增速跑赢全市平均水平。滨海新区以9.6%的增速上拉全市投资4.1个百分点,天津经开区全方位保障长城汽车DE平台等在建项目和渤化液体散货码头等新开工项目建设,发挥“龙头区域”的带动作用;武清区推动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产业园加快建设,静海区以“谋、储、推、建、产”全周期体系服务110个重点项目。各区立足优势、错位发展,为投资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政企互动的“双向奔赴”同样关键。工信部门组织服务大港油田等项目,水务部门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形成投资增量,城管部门通过市容整治、道路改造推动投资应统尽统,金融、教育等部门强化要素保障。中信金融租赁加大船舶、飞机、户用光伏等领域投资,天津城投集团、泰达集团推进津沧高速改扩建工程、南门外大街城市更新等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性互动,拉动了当前投资,更优化了长期营商环境。
站在年中节点回望,5.5%的投资增速是天津实现“双过半”“半年红”的关键支撑。展望下半年,随着更多项目落地见效、更多资金精准投放,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持续释放。海河潮涌不舍昼夜,天津正以项目为笔、以投资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续写新的篇章。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