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城区往东南行进25公里,这里厂房座座,商铺林立,人潮熙攘,似屏如镜的箭秆河静静流过,此处就是京东名镇林亭口。现代化文明早已湮没了历史气息,从三三两两老人幸福灿烂的笑容和沧桑深深的皱纹中往昔文化的厚重和商业的繁华隐约可见。
曾几何时,林亭口濒临大海,岸边黄松参天蔽日,林中设有一亭为驿站,故名。至今民宅的檩柁,多为黄松,粗者达80多厘米,这里水路四通八达,南下天津卫,北上北京城极为便利。那时宝坻是国家重要的盐业基地,盐利占全国的1/10,故“富商巨贾,货殖丛繁”;至清代,更是别有一番情景,“凡进境者披星戴月,肩摩毂击,喧填道途,络绎不绝”。况林亭口以“龙”形建街,龙头、龙须、龙爪、龙尾清晰显现,并建有九桥十八庙,时值繁华程度可以想见。
称之名镇,离不开它的深厚文化底蕴。清朝,林亭口李菡官至工部尚书。李氏家族共出举人24人,进士10人,为官者78人,故有“李半朝”之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名噪一时的小靳庄也在辖区内,让后人感慨。
如今,昔日的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在以全新的风貌展现给世人。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镇政府以工业强镇为思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燃气站、三座集中供热站和污水处理厂,改造了供电系统;完善了配套设施,服务、电器、餐饮、文化娱乐、教育、金融、通讯、医疗等行业一一俱全。硬件设施的改善促进了村镇经济的发展,如今个体私营经济有562家,涉及服装、电器、印染、制造、军工、新型建材等多个领域。2002年,他们乘势而上,在九园公路两侧建成“九通一平”的产业功能区,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通达、三广、恒通、宝通等多个企业纷纷抢滩入驻。
林亭口土壤肥沃,镇里从10年前就着眼水、田、林、路配套的原则,进行了连片治理,综合开发,改善了生产条件,成为全市的优质粮基地。经济作物以“三辣”最为著名,如今种植面积达5万亩。“六瓣红”大蒜以纯正浓郁、酥脆芳醇曾被钦定为御膳佳品。“五叶齐”大葱和天鹰椒也因辣度高、着色好、纯度好享誉市场。“三辣”已成为本地区的特色产业,产品漂洋过海,远销日、韩和东南亚各国。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镇政府投资500万元,建成占地8万平方米的“三辣”市场。此外,该镇的养殖业也实现了迅速发展,肉羊、肉牛、非洲雁、肉狗、观赏狗、警用狗等特色养殖方兴未艾。伴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一个更加崭新的林亭口必将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