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地流彩·2025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北部赛区在山东省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火热开赛,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新疆等地的16支代表队、190余名农民球员参赛。
山东招远“村BA”赛场终场哨响,天津西青区篮球队首场惜败河北队。40岁的队员董晓健感叹给“窝BA”丢了脸——他所在的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长期有500余人参与篮球赛事;“窝BA”的后援团们远在天津也一直关注山东赛事。输球,但球员们口中“打出哏儿都精神”的口号未停。这支由乡村女教练、镇企职工、返乡大学生组成的球队,球场上的拼搏证明:天津农民篮球的根,早已深扎在城乡融合的土壤中。
天津农民篮球的基因,始于2023年。天津市级“村BA”开赛,乡村海选、区级选拔席卷津沽大地。种植大户、养殖能手、农机手们变身“灌篮高手”,在赛场上用拼搏和活力打出了“村BA”特色。当年天津市级总决赛的48场比赛,首次将“津农精品”沙窝萝卜设为奖品,观众席挤满八旬老翁和垂髫孩童。张家窝镇企业职工董晓健在此脱颖而出:“‘村B’让工人和农民成了球友!”2024年,仅张家窝“窝BA”社群就扩至500人,月均举办跨城乡赛事。同年9月,2024年天津市“村BA”“村超”总决赛在北辰区刘快庄村落幕,标志着赛事升级为农文体旅融合试验场。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以“品牌”思维打造“村”字号赛事体系,2023年组织三级联赛近千场,覆盖所有涉农镇街,600余支队伍参与。2023年8月,全国“村BA”东北赛区在蓟州区下营镇郭家沟村举办,实现“国家赛事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
本次出征招远的9名队员教练名单中,有年仅24岁的全赛区唯一女教练高志倩,有刚从天津农学院毕业的张成锴及其双胞胎哥哥张成钊,还有身高近两米的球队核心“大毛”毛立泽,也有“老队员”董晓健。首战河北,西青队虽败犹荣,面对体能和阵容差距,西青队全力拼搏。高志倩根据球员特点制定战术,最大限度发挥团队优势。
篮球是纽带,连接着城乡文化基因。双胞胎兄弟的“快如浪”反击赢得胶东观众喝彩。当董晓健飞身扑抢篮板,现场播报员感叹:“这打法像海河潮汐——退时蓄力,进时奔涌!”随队领队刘少橙将杨柳青娃娃赠予河北队:“篮球成了城乡对话的快捷键。”
“要有哏都精神!”队友们的呐喊贯穿赛场。这种天津人特有的豁达,恰如带队的天津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乡风文明促进部负责人刘强所言:“我们队员打球精神跟农民种地一样,‘旱涝保收’靠的是韧劲儿!”
止步大区赛,但天津“村BA”的果实正在田野生长。高志倩计划将招远赛事数据编入自己的篮球教案;张成锴思考着毕业后投身乡村振兴:“塑胶球场替代了黄土,但乡亲眼里的期待没变。”刘强感言:“篮球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让青年看见乡土价值。”
回津列车上,队员手机里弹出“窝BA”球友的信息:“输球不丢人!周末球场见!”天津发展“村BA”赛事以来,从张家窝镇露天土场到招远全国赛场,变的是舞台规模,不变的是泥土里的篮球梦。当球鞋摩擦地面的声响再次在天津乡镇的体育公园响起,这场城乡融合的篮球叙事,永无终场哨音。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