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活动中总有这样一批企业,凭借“独门秘笈”成为某个细分领域中无可替代的“隐形冠军”。
在静海区高新产业园,就有这样一家企业——天津远洋鑫磊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洋鑫磊),其研发生产的2000余种锯片基体远销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更与12个上合组织国家开展深度合作。从巴基斯坦的石材加工厂,到印度的矿山深处,远洋鑫磊的锯片基体不仅切开了坚硬的岩石,更“切”开了技术瓶颈,成为助力上合组织国家矿石开采、建筑工程、装饰装潢等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就是我们为巴基斯坦定制的配有40毫米水槽的锯片基体。”顺着远洋鑫磊总经理赵汝义手指的方向,不远处,激光切割的蓝光与热处理炉的赤红交相辉映,一枚枚银光闪闪的锯片正淬炼成型。
巴基斯坦有着丰富的矿山资源,开采工程众多。一次,当地一家大型石材加工厂找到了远洋鑫磊,需要直径一米的特种钢锯片基体,用于石材切割。
“当时,我们满怀信心地把产品送了过去,可很快就遇到了问题。”赵汝义回忆道。原来,巴基斯坦焊接技术主要以传统气焊为主。“这种技术作业时温度较高,导致锯片基体在高温下出现锯片开裂的情况。”面对这一难题,企业迅速组织技术团队,针对巴基斯坦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工艺改良。“经过反复研究、试验,我们发现增加锯片基体水槽的深度可以有效缓解这个问题。”赵汝义说。
“别小看这条不起眼的凹槽,它就像锯片的‘散热通道’,我们将原有水槽从20毫米加深到40毫米,能更有效地分散焊接作业时产生的热应力。”赵汝义介绍,改良后的锯片基体在巴基斯坦石材加工过程中的表现远超预期,断裂率大幅下降,使用寿命显著延长。
在为巴基斯坦锯片基体“舒展筋脉”的同时,另一场锯片基体的“瘦身革命”正在恒河之畔上演,引领着印度当地的行业更新换代。
“10年前,当我国主流锯片基体厚度已降至4.5毫米时,印度仍普遍使用7.2毫米厚度的锯片基体。”远洋鑫磊董事长韩世洋感慨地说,这巨大的“时差”背后,隐藏着对新技术认知的鸿沟。
于是,企业决定尝试向印度客户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帮助他们实现锯片行业的迭代升级。然而,改变一个市场的习惯并非易事。韩世洋坦言,从质疑到尝新,是一条布满信任考验的小路。远洋鑫磊采取渐进式推广策略——先从7.2毫米降到6.5毫米,再逐步过渡到5.5毫米,最终让客户接受4.5毫米的标准。
轻薄的锯片基体,撬动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原先厚达7.2毫米的锯片基体切割大型石材时,本身造成的切口材料折损不可小觑。”韩世洋说,“如今换成4.5毫米厚度的薄锯片基体,同样的原石切割出的板材从40片增加到43片甚至更多。”出材率攀升,每一片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点。
与此同时,每一次“瘦身”,都伴随着切割能耗的降低。“更薄的锯片基体不仅减少了金刚石刀头的用量,还因自重减轻而降低了电机负荷,电耗随之下降。”韩世洋说,这项“减脂增肌”工程,正以从理念至实操的崭新模式,在印度业界掀起一场降本增效的热潮。
深耕行业25年,如今远洋鑫磊已成长为北方第一、全国前三的圆锯片基体生产企业。“目前,我们每天都有发往上合组织国家的订单,见证着我们与‘上合朋友圈’伙伴携手共进。”韩世洋介绍,2025年上半年,企业海外订单生产总量突破2500吨,同比增加15%左右,其中,位于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市场份额更是占到当地50%和30%以上。“希望打磨出更多优秀的‘津’牌产品,精准对接各国需求,让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韩世洋说。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