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2024年民心工程工作部署,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促进设施种植业提档升级,精心谋划建设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我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心工程带来的真实惠。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惠民生”。针对性地制定出台了支持灾损种植业设施恢复重建扶持政策,市区两级安排了惠农补贴资金,并结合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和发展方向,支持经营主体重建宜机化、节能化,且不影响行洪的高性能棚室,推动设施提档升级。如武清区黄花店镇作为我市老菜田区,大部分设施建设年限基本在20年以上,受前期洪水影响,导致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无法使用。通过政策支持,农户对受损的老旧棚室进行了重建,切实提升了设施保温增光性能和土地利用率,亩均增产达到20%以上,亩效益达到2万元以上。
二是强化服务保障“暖民心”。受损设施重建从哪里着手是洪水退后摆在农户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市农业农村委制定了受灾区农作物恢复生产计划,印发了恢复农业生产技术指南以及设施重建推荐棚型标准。同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成立技术指导组,围绕农户意愿和市场需求,及时为生产主体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主推技术到位率,帮助受灾主体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如:在西青等受灾区重点推广新型复合保温墙体,配套水肥一体化、自动放风机等设备,科技助力修复重建设施水平提升。目前我市蔬菜生产已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
三是强化资源保障“聚民力”。将设施种植业灾后重建与蔬菜产业集群、高标准农田等项目有效衔接、一体推进,同步协调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和用水保障。在项目安排上,鼓励支持全村整建制和成方连片新建大棚园区,同时创新市场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设施拆除退出的主体向园区集中,整体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如武清区正加紧编制建设规划,计划发展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示范园区,引导“龙头企业+农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行园区统一规划、配套和品牌管理,推动蔬菜生产方式由分散经营为主向园区化生产转变,设施园区建成后将成为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示范亮点。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