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岳龙镇小闫庄村的农家书屋多年来坚持服务民生、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摸索,探寻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家书屋开放道路,为村民们筑起一座满满的精神粮仓。
寒假来临,小闫庄村的农家书屋里又热闹了不少。孩子们经常来书屋写作业、看书,遇到喜欢的书籍还会借阅回家。村民们不时进出,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我们书屋里现在有藏书1367种,1584册,既有孩子们喜欢看的童话书籍,也有大人们中意的专技类图书,基本上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徐春红说道。
别看现在农家书屋红红火火,可在成立之初,也经历了一段彷徨时期。2018年,农家书屋刚刚设立,由于书籍配置不合理,书屋内的农业技术类书籍版本陈旧、实用性差,而当时数量最多的文学类书不符合农民阅读水平和兴趣,导致大家的借阅意愿低。加之书屋管理人员没有图书管理的经验,在分类、编目、上架等环节操作不规范,书籍摆放杂乱无章,难以查找。书屋一时间门可罗雀。
面对这一情况,村干部们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入户走访、留言簿和现场问询的方式,了解到了村民的实际需求和文化水平,结合村里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在种植特色农作物种植技术和大棚管理等方面书籍,采购一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实用书籍。对于孩子们,则通过与幼儿园合作开展阅读需求调查,确定增加经典童话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新编童话书籍。调整书目后,农家书屋又调整了图书的摆放位置,将儿童书籍放在孩子们易拿取的位置,大人的书籍则放在书架的上层。同时书屋还利用公共文化经费,有针对性地添置了学龄前儿童喜欢的少儿卡通类图书,使得家长们更愿意带孩子来书屋看书,也提升了幼儿家长群体的阅读参与度。
“书的数量多了,我们又邀请了宁河区图书馆的老师定期对书屋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掌握图书分类、登记、借阅流程等知识,制定规范管理制度。”小闫庄村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玉宝说道。慢慢地,来书屋里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由于借阅量增加。手写台账出现记不清种类、找不到姓名等情况。小闫庄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电子借阅图书统计表,电子台账不但可以快速搜索出借人,还书人的信息和书籍名称,也能及时掌握热门图书,便于准确增加书目。现如今,村民们只需把想借的书交给图书管理员,管理员在电子台账上登记书籍编号、书籍名、借出时间和借阅人即可。
此外,农家书屋每年都会定期组织村民开展主题阅读、图书分享等活动。在世界读书日,开展“书香满乡村”等主题阅读活动,丰富村民们的精神世界。以前,大家都是唠嗑打发农闲时间,现在,农家书屋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村里有了这个书屋,感觉文化氛围浓了,大家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希望书屋能一直办下去,越来越好!”村民郭广立说道。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