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给“天津日报微信公众号”留言:“以前总以为春天有花可看,到郊外旅游不错。没想到,现在成片玉米长成的青纱帐比花海好看……”
连日来,记者驱车在武清区陈咀镇、石各庄镇、河北屯镇,宝坻区林亭口镇、王卜庄镇等地探访。路边随处可见成片的玉米,一眼望去,整齐划一,像仪仗队。
沿青上路自南向北至三号桥,两侧是河北屯镇的万亩玉米单产整建制提升示范区,4000多亩玉米田呈梯形,中间有两条纵贯其中的农业示范路。
在宝坻区林亭口镇,记者实地感受了一次穿越青纱帐。田间路看上去不宽,道路平整,机动车行驶需要跟随玉米田的走势转弯……在玉米田的青纱帐中完成从单家庄到大新庄的穿越,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很解压。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了解到,从国家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以来,我市蓟州、宝坻、武清等区被列为部级整建制推进区,百亩、千亩和万亩等几种建制的玉米田带动农户实现丰产高产。青纱帐的农业景观实属意外收获。
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种植业部邓永卓副部长说,玉米单产提升十几项技术环环相扣、精准实现的过程,就是获取青纱帐的过程。在玉米单产提升项目中,每亩种植密度从三四千株增加到5500株左右,通过选择耐密品种、高质量播种、精准水肥调控以及无人机“一喷多促”等现代化农业技术,保证玉米不倒伏并实现高产,这才有了人们见到的全市共计200多万亩的青纱帐景观。
记者在河北屯镇裴庄村农田旁看见正在地里忙碌的裴师傅,他的玉米地在技术辐射区内享受技术支持,他希望实现亩产1300斤。
邓永卓表示,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会在特殊天气前发布技术意见,提前告知防灾减灾技术及应对措施,与各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一起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在天津,每年6月中旬收完小麦就播种夏玉米,一般10月上旬收获。也就是说,从7月份玉米拔节到9月底玉米转黄,都是青纱帐的观赏季。他提醒广大市民,观赏时不要离得太近,更不要踩踏攀折,维护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护自身安全。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